张金壮,汉族人,现西藏自治区洛扎县郊乡纪委副书记、监察室副主任,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2013级bat365在线平台网站登录金融学专业学生,2016年入党,2017年正式参加工作。五年青春援藏路,他见证了边境小镇从泥泞到楼房的巨大转变。
契机
2016年,大三的张金壮正式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与此同时,他也面临着毕业的压力。未来走出社会要去向何方呢?就在这个问题久久萦绕在他心头时,他遇见了一部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纪录片——《第三集》。西藏壮美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景象自此在他心里生根——到基层去,去组织需要的地方。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了解到西部计划,怀揣着青春的热血和走向基层的决心,在组织的层层筛选下,他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洛扎县郊乡——喜马拉雅南麓,与不丹接壤的一个小乡村。
落差
喜马拉雅山的巍峨与深嵌入其中的河谷形成着巨大的落差,同样存在巨大落差的,还有这位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山南市的洛扎县坐落在边境,距市中心有8小时的车程,2017年,洛扎县仅有3.8万人。而边境上的郊乡——这个年轻人脚下的土地,有的只是270来位居民、高耸入云的大山和破旧的木石旧房,纸窗户被山谷风吹打出的沙沙声不时提示着此地的荒凉。此时还是一个外乡人的张金壮,面对着难以下脚的山路、不稳定的气候、村民们陌生的口音、民族间不同的习俗,以及宗教的信仰,也有时会陷入迷茫和无助。“我的努力真的能翻过这些大山吗?”无法入睡时,他时常在心里问自己。
融入
青春哪可以因困难而迟疑!虽然面临着种种难处,但是张金壮心里的火种不但没有就此熄灭,反而燃起了他的燎原斗志,唤醒了曾经在湘水之畔党旗前宣誓的理想——高原上的自己,不正是在遥遥回应着革命先辈们吗?走过一段段山路,走进一户户人家,张金壮开始了解边境群众的所需所盼,跟随牧民辗转于各个山川之间,张金壮终于知道西藏基层真正的山山水水人文风土——不仅在摄像机的记录里,更在牧民们操着不熟练的普通话的声声邀请里,在他们所指的每一片草地上,在他们饭桌上细细讲述的故事中,都是西藏的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一步高原上奔走留下的脚印都见证着这个汉族小伙的理想在高原上开始扎根。
有为
边境的工作常常伴随着来自内外的压力,更何况是深处一线的基层。偏远的洛扎乡,面临着内部的交通、住房、气候、人口、教育等许许多多的难处,与此同时,边境的风吹草动都不容粗心。但就是在泥巴路、木石房、教育少、灾害多的背景下,作为第一个汉族党员干部,张金壮不遗余力地协助着道路修建,房屋改造,抵边放牧,抵边移民等党和政府边境工作的开展。
“有时看到来往在水泥路上的车辆、一栋栋钢筋混凝土的新房、听着乡里建起来的第一所小学传来读书声,我会想,五年前踏上这个高原河谷听着风吹纸窗的沙沙声入睡的年轻人,肯定想不到这里将会有大几千人定居,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那个为村民追回100多万拖欠资金的人民干部。”他跟我们讲述,“我可以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是,党和政府认可我们集体的工作,我们增添了很多新荣誉,这是第一个五年,而我下一个五年,还打算在这里,我奋斗的地方。”
他是这么说的,也正在这么做。“现在边境搬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而高原边境的经济发展又没法复制内地发展的模式。群众来了要有活干,靠政策性的资金是不够的,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发展,让群众在边境一线住下来、安下来,民心稳了,才能稳住祖国反渗透、反蚕食的一线阵地,这样才能保证祖国的长治久安。”
愿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个年轻人想不到这片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现在这个年轻人也没法预测未来这个小镇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是五年的坚持和努力已经可以让我自己坦然面对当初的疑问——也许一个人的努力很难翻过大山,但一群人的努力乃至一个国家的努力,不仅翻过了大山,还能将山的那边建设成生机盎然的地方。”当被问及接下来的打算时,他说,“党和国家还需要我在这里,我身体和精神的一部分也已经扎根在这里了,这五年我见证了很多的努力和变化,也植下了很深的情感,我想和祖国和边境人民一起,共同守望下一个五年的富强。”
(撰稿|辛伟城 采访|胡可然 采访整理|邓思彤 曾曼丽)